【第一物聯網訊】移動支付標準的不確定性卻成為其規;l展的重要阻礙,對此,相關專家呼吁整合國內已有技術成果,加快制定我國自主的移動支付標準。 “即使是13.56MHz,也要做出和國際標準不太一樣的東西來” 移動支付作為移動電子商務的重要分支,是手機多用途化的必然趨勢,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點業務之一。運營商定位移動支付就是為了貼近百姓生活,增加黏性業務,將用戶緊緊聯在自己的網絡中。移動支付在促進金融行業、交通業、通信業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電信業的轉型。 但是移動支付規;陌l展還存在一個重要的阻力,就是標準問題。“只有標準制定了以后產業才可能大規模的投入,我國在標準制定方面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頻率的選擇。”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代曉慧表示。在頻率的選擇上到底是13.56MHz還是2.45GHz? 對此,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王立建認為必須要考慮已有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如果和基礎設施相差太大,標準推動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如果過多的采用國際標準對整個產業發展也不利。“因此,雖然現在在13.56MHz的工作分量稍微多了一些,但是在13.56MHz技術上,我們也著力的要做一些跟國際標準不太一樣的東西出來,包括在空口里面的安全。”王立建透露。 而在2.45GHz方面,代曉慧認為:“2.45GHz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方面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而且頻段也是通信頻段,可以和通信的其他技術協調發展。所以在標準編制方面涉及到了13.56MHz和2.45GHz兩種技術。” 聯合攻關制定我國的自主標準 關于13.56MHz和2.45GHz技術專利,據國家金卡辦主任張琪透露,在2.45GHz技術上,我國擁有140多個專利申請,其中50個已經受批,30余項專利已經在我國獲得授權,2項在美國授權。而13.56MHz技術有超過1370項專利,其中核心專利69項,擁有者超過50家,國內廠商有34項相關專利。 鑒于國外大公司已經申請了很多專利,而我國國內企業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建議采用聯合攻關的工作模式,整合國內已有技術成果,政府出政策自助,以加快制定我國自主的移動支付標準。”張琪表示。 王立建也為此反問道:“我們為什么要符合國際標準,為什么要和國際接軌,和國際接軌到底有什么好處?和國際接軌的結果就是把我們的錢給了人家。” 據了解,目前我國在800/900MHz和2.45GHzRFID空中接口標準制定方面采用了自主創新的工作模式,并且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 |